這種民俗特產,經典之說以“狀元餅”的來歷最為考究:“乾隆初年,江漢平原大多是湖泊、沼澤,數百里開外,九灣十八泊。唯多寶灣突現其中,猶如掌上明珠,這里土地肥沃,鳥語花香,的確是一塊風水寶地。但美中不足的是路不通天,百年難出一秀才。有一少年,從小聰明利智,鎮上人都視為己出,各盡所能,供其修書,盼其能為灣里人爭得一口氣。時逢進京趕考之期,眾人爭先恐后,打造帆船,整理行裝,配制干糧。有一膳師花了三天三夜制得一餅,道與書生:“此餅與眾不同,需隨身攜帶,不到萬不得以,不得食用?!睍o記在心,擇日出行。不料半路遇上狂風暴雨,被困湖中七七四十九天,所帶干糧大多霉變,無法食用。幸膳師所制之餅得以保住性命。書生十分感激,百倍發奮,終于金榜奪魁。狀元不忘膳師再生之恩,高中返鄉,回敬膳師重禮一份,打開一看,原來是用紅絲綢系花,乾隆御題“狀元餅”,三個金字的酥餅一合。全鎮老小頓悟其中之意,個個屈身謝拜膳師?!盃钤灐币蚨妹?。人們為了感謝膳師大恩大德,每逢過年過節均如法炮制,把自己精心加工的“狀元餅”,當成最為敬意的美食佳品,互送拜年或孝敬老人。